纳森 2022-07-31 20:53:53
2017和2018的尾首之交,终将载入中国电视剧的有关史册。
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就冒出了《风起长林》,《虎啸龙吟》,《一起同过窗2》等多部深受好评的良心剧和《极光之恋》,《凤求凰》和《寻秦记》等全网吐槽的所谓“烂剧”,真可谓是“冰火两重天”。
但今天,我既不和刘昊然一起回到刀光剑影的大梁时代,也不和关晓彤一起逐梦美国演艺圈,而是要说说杨幂的新剧---《谈判官》。
《谈判官》名义上是一部的职场剧,讲述职场工作中发生的种种事情和职员之间的爱恨情仇。《猎场》,翻拍的国版《漂亮的你》,乃至杨幂的另一部《翻译官》,都是近几年国内热度比较高的职场剧。
但要想在如此之多的职场剧之中脱颖而出,大幂幂和她背后的团队可能是下了一番功夫的,这一点,从她参与的两部剧的名字就能够看出。
《翻译官》《谈判官》,相较于其他一些看了一整部剧我们也没搞清楚主角是干什么的职场剧,这两部剧非常聪明地将职场的范围进行了缩小,聚焦在“翻译官”和“谈判官”这两个具体的职位上去了。
而且与其他一些剧的秘书,高管要不就是C什么O这些千篇一律的角色设定相比,这两个职位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优势:他们都不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职位,公众对这两个职位的工作方法和生活日常往往不甚了解。
因此会有很多本来对职场剧并没有什么兴趣,但对这两个职位非常有兴趣的观众,会抱着好奇,求科普的态度去打开电视机。
毕竟当时在《翻译官》播出时,有很多语言专业,特别是法语专业的同学会选择去观看这部剧。
其实照这个思路下去好好拍,那么这两部剧是绝对会是相当不错,至少是相当具有差异化的国产职场剧的两朵“奇葩”。
但为什么目前在在豆瓣上,稍好一点的《翻译官》也是只有5.1分,现在还未播完的《谈判官》仅仅只有3.4分的低分。
因为说实在的,我们实在是高估了杨幂和她背后的团队,也许人家压根就没有准备拍出一部差异化的,用心的国产职场剧中的精品,只是想拍出一部粉丝导向,拿来圈钱的,只是碰巧叫做《翻译官》和《谈判官》的玛丽苏快餐剧而已。
嗯,就前几集来说,杨幂的角色童薇可以用“人人爱我,天天开挂”来形容。
《谈判官》上来的第一个重要情节就闪烁着耀眼的玛丽苏光芒:
赴美谈判的大老板临时反悔,关在屋里谁都不见,童薇来了,一声“我要投诉”,“咣叽”门就开了,刚开始大老板不听童薇劝告,童薇不知道从哪儿揣出一份不知道真的还是假的专车司机骗补贴的录音,再加上一段我也没听太懂的道理,“咔嚓”,大老板就回心转意了。
你就说你是不是开挂了吧。
玛丽苏还体现在,“男一,男二都爱我。”
说实在的,这个桥段这么多年来广大观众都已经习以为常了,有时候男二不爱女主倒觉得不正常起来了。
而且不仅仅是有两个男性主角爱我们女主,越是优秀的人就越应该爱我们女主,你说秦天宇那么牛的律师爱上女主,还不够,黄子韬饰演的就是一个超级富二代,而且据说还是比较有才能的那种。
其实吧,在电视剧中加入玛丽苏的情节并没有什么不好,毕竟主角开挂的人生和复杂的情感关系大家都爱看,只要设置合理,逻辑自洽,其实大家也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谈判官》的玛丽苏,有时候是不过脑子的。
就比如上文提及的第一个重要情节,当时在看的时候我就纳了闷了。
你说要体现童薇女士谈判技巧强大,能够说服别人都说服不了的大老板我可以理解,但是,就那么一个独断专行,临阵毁约,背离商业精神,最后又轻易改变主意的人,大概是没有什么可能成为剧中所言那么厉害的老板的。
而且那么厉害的大老板,公司的名字居然叫“快闪”,让人真想叫他快点闪。
还有一个比较奇葩的地方就是,童薇的闺蜜帮助她男朋友和一个公司谈判,闺蜜通过观察对方的神情动作判断对方资金链出现了问题,帮助己方成功压价。
当时我就在想,这都现代社会了,搞个商业合作不早把对方祖宗十八代都挖清楚了,还用得着在谈判场上临时做功课?
还有就是,男一男二都爱女主的设定我都可以接受,但拜托能不能让他们稍微爱的有点逻辑。
你说郭品超这个有点“青梅竹马”情结的人爱我们幂幂是可以理解的,黄子韬是咋么莫名其妙爱上她的?
我怎么记得剧刚开始的时候谢晓飞(黄子韬饰演角色)好像是和一个小明星在一起的,而且和童薇之间好像也有几个误会,但是一起工作之后不知道咋的就非得缠着童薇。
一见钟情?好吧,如果你是为了凸显女主超脱的仙女气质和惊世容颜,算我啥都没说。
思来想去唯一能解释谢晓飞心路合理性的就是谢晓飞说别人都不相信他,只有童薇相信他…
妈呀,就你剧中吊儿郎当的样儿,大家相信你,傻啊。
还有这就又是另一个令人莫名其妙的地方,就正常人的眼光来说,该剧前半段黄子韬的人物形象可谓是:吊儿郎当,处处不尊重他人,除了有钱一无是处。你童薇有点高冷的人设咋就把持不住了呢?爱的让人卒不及防的。
说,是不是还是因为人家有钱!
更晕的是,另一个有钱的富二代女也喜欢wuli韬韬。
诸如此类的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
其实这些漏洞还是可以忍的,吐槽吐槽也是很欢乐的,但是《谈判官》最大的问题是主题没有把握好。
《谈判官》,《谈判官》,既然叫《谈判官》,还是要多多体现“谈判”这两个字。
但是在这部电视剧里,“谈判”的情节是相对有限的,至少在我眼中,比不上韬韬幂幂莫名其妙的感情线。
其实有几个情节有点意思,就比如童薇教导她的几个实习生要充分了解谈判对象,分析谢晓飞照片那一段,还是能起到一定科普作用的。
而其他所谓的“谈判”片段,基本上不是被谢晓飞给搅了,就是在撕逼。
而除了情节的缺失,最最重要的是,缺乏对“谈判官”这一职位工作价值的表达和体现。
而一个优秀的作品,必定是能够传递出优秀的观点,情感,或者是价值观的。
更好的话,还会启发人思考。
而看了此剧,你除了知道谈判官们整天就是在叨叨逼逼叨,要不就是在和自己的客户谈恋爱,并不能感受到这一职位真正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嗯,也许是我比较肤浅,看不出编剧导演的良苦用心吧。
于是我专门去百度了一下,发现有这么一段:
嗯,我仔细回想来一下,大幂幂好像在某集的某一分钟说过这句话。
好吧,也许这句话的意思是谈判官在工作中要投入真情实感,真正理解客户所需,理解谈判对象所想…
可是这是让你工作要用心,不是让你和客户谈恋爱好吧~
而且你要表达主旨,并不等同于你要在剧中某一个一闪而过的角落把主旨说一遍就完了。
就像我们小时候写作文,在结尾都要硬点一下中心思想,其实并没有什么卵用。
你需要用剧中的细节去感染观众,用角色们的行为去教育观众,用剧情的起承转合去引导观众…
这样表现的中心表达,才会是生动,有感染力的。
在这里,我不得不用日本几部比较优秀的“职人剧”做一个对照。
《编舟记》,《哪啊哪啊神去村》以及奥斯卡获奖的《入殓师》。
这三部电影和《谈判官》一样,都是讲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冷门的一些职业的。
《编舟记》讲述的是字典编纂工,《神去村》讲述的是伐木工人,而《入殓师》,如同名字所言,丧葬行业的工作人员。
也许你已经发现了,和“翻译官”,“谈判官”这些有点高大上的职业比起来,这些职业都是我们眼中比较不起眼的,比较low的,说起来大家都不愿意去从事的职业。
但是,就是这些我们感觉上没有什么可拍的东西,却还是被拍出了内涵。
在《编舟记》里,字典工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收集社会上出现的最新词汇,细致研究,规范定义每一个字的含义和作用范围。
看完了这部电影,你会由衷地为一些人几年,十几年乃至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的工作精神而打动,也为他们低调的人生追求而汗颜。
字典工存在的意义,就是为我们绚烂多彩的文化生活打下最最坚硬的基石。
到最后,我真的有点为之前把经常字典随意丢弃在一边的行为感到后悔。
《神去村》讲述的是深山里的伐木工人,他们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脱离现代社会,山里的工作环境异常艰苦,但他们还是充满乐观的精神,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不乱砍乱伐,和自然和谐相处。
而《入殓师》的主题则更加宏大:死亡。
但是,也就是这些我们感觉没有什么可拍的东西,居然还拍的挺生动好看。
《编舟记》中马缔光也吃饭的时候也捧着书,走到路上会撞树,一个单纯的书呆子形象跃然眼前。
《神去村》结尾,染谷将太回到城市,看到正在修建的木头框架的房子,毅然决然决定回归深山,我们都能感到那一刻他对木头的感情。
《入殓师》中小林大悟对入殓师工作由讨厌,到理解到最终敬重的转变,顺畅自然。
一个个为逝者修理妆容的场景,家属们不同的反应,也反映这不同人对死亡的不同态度,对于失去亲人深刻的有夹杂着丝丝悔意的情感:后悔没有在对方生前在好好看对方一眼。
当然除了这些,这几部电影还有很多很多的冷幽默,也不太让人觉得枯燥乏味。
比如:
又比如:
又比如:
等等等等。
还有一点我觉得不错的是,这三部电影中的主人公都是普通人,没有玛丽苏剧中开挂的人生。
光也在进字典编辑部之前是一个一事无成的销售人员,染谷讲台演的平野勇气考不上大学,《入殓师》中的小林大悟背着沉重的债务,不得不回到老家。
但也就是这些人,这些我们有些人眼中的“废柴”,最后通过工作,爱上了自己的工作,也都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也从另一个侧面,反应了几个工作自身的价值。
而且,能够体现人的价值,也是工作最重要的价值。
也许,在你的眼中,这些工作,这些人的价值是微不足道的,无法与那些高大上的职业想比。
也许,你会想说,童薇通过谈判官这个职业钓到了一个富二代,这才是真正的价值。
喂!醒醒!
电视剧总归是电视剧,童薇的生活,有如空中的幻影,是不太可能发生在我们正常人身边的。
而在大多数人的生活中,平平凡凡总是真。
而那三部电影的表达,无疑是更加贴近我们生活的。
再回到文艺作品创作本身。
为什么在我们的电视机屏幕上,会出现《翻译官》,《谈判官》,而不是《编舟记》它们那样接地气,有表达,有内涵而又不难看的作品。
艺术来源于生活,是因为我们身边没有朴实工作,积极生活的人和事吗?
显然不是这样:
车洪才在上没有领导过问,下没有什么经济支持的情况下,花费36年时间编纂了200万余字的《普什图语汉语词典》,交付国家。
这种执着,坚持,对工作的热爱,说实在的,比《编舟记》的主人公们丝毫不差。
是因为我们国内的文艺工作者水平不够,拍不出这样的故事?
显然也不是:
多少年前的徐迟把陈景润捣鼓哥猜那些枯燥无味的事情都写的文采飞扬,令人心潮澎湃...
所以说其实我们国内有故事,有人才,但是目前在我们国内的影视剧市场,这样的题材显然是不受欢迎的。
为什么要费尽心机去改编这样的一个好像没什么戏剧冲突的,观众也可能不喜欢故事?
我们拼凑一个玛丽苏故事不好吗?再找几个当红的小花小生,把流量炒起来,到时候粉丝一买账,轻轻松松钱进腰包...
所以说并不是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好电影,不是他们不知道怎么拍好电影,有钱挣不就行了,还要啥自行车?
估计杨幂和她幕后团队,乃至整个影视圈的相当一部分投资人,制作人都是这么想的。
如果这样的话,可能不仅仅是《翻译官》,《谈判官》,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换汤不换药的《指挥官》,《外交官》,《检察官》乃至《铲屎官》都会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
嗯,如果真的按这个趋势发展,也许是时候我们要开始想一想娱乐圈这些职业的存在价值了。
最后,《谈判官》这部电视剧还是有些亮点的:
比如:
最后的最后:
为什么我要看这么一部电视剧?
还不是为了wuli韬韬的表情包啊~
弃剧捂脸逃...
相关资讯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天津河西区电视剧爱好组@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