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3171字,读完大约需要7分钟
76年前的今天,丁玲女士在延安写了一篇《三八节有感》,她在开头提出一个可能至今也没找到答案的问题“‘妇女’这两个字,将在什么时代才不被重视,不需要特别的被提出呢?”
她一定想象不到的是,半个多世纪后的现在,人们真的不说“妇女”了,只是原因跟她的疑惑南辕北辙——年轻的女性羞于给自己戴上的“妇女”的帽子,这个词显得过时又老气。精明的商家给三八节赋予“女神节”、“女王节”等看似霸气又时髦称号,貌似讨好女性,说到底也只是为了掏空你的钱包。
尽管恒大冰泉后来澄清,中间这张海报并非他们官方所发,但这些低劣到不忍直视、生硬且油腻的宣传文案竟然会在21世纪的中国出现,对比起曾经丁玲的疑惑,才显得更为讽刺。
丁玲的疑惑,写在这篇不到3000字的文章,
“女同志却仍不能免除那种幸运:不管在什么场合都最能作为有兴趣的问题被谈起。而且各种各样的女同志都可以得到她应得的诽议。”
时间过去几十年,这篇文章依然字字诛心。
1.
“女同志的结婚永远使人注意,而不会使人满意的。”
“她们不能同一个男同志比较接近,更不能同几个都接近。她们被画家们讽刺:“一个科长也嫁了么?”诗人们也说:,,艺术家在延安是找不到漂亮的情人的。”然而她们也在某种场合聆听着这样的训词:“他妈的,瞧不起我们老干部,说是土包子,要不是我们土包子,你想来延安吃小米!”
但女人总是要结婚的,不是骑马的就是穿草鞋的,不是艺术家就是总务科长。
(不结婚更有罪恶,她将更多的被作为制造谣言的对象,永远被污蔑。)
1942年的延安,,,,让这里成为全国最开放、进步的有识之士的聚集地。郁郁不得志的理想主义男青年,逃避包办婚姻的女青年,期待着能在这里实现彼此的共同信仰。有一个当时的延漂们记忆里共有的场景,从全国各地来到延安的女学生们在河边洗脚,对岸便挤满了傻傻看着的男同胞,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外号——河防司令。
那时候的延安,男女比例8:1。
这一年,作为延安文艺界数一数二的大作家,38岁的丁玲,跟小自己13岁的剧社成员陈明结了婚,在一片嘲讽和挖苦声中。大家吐槽的点,跟现代被人议论的姐弟恋一模一样,他们说“丁玲爱上一个小丈夫啦”,“陈明吃软饭啦!”……
陈明是丁玲来到延安后认识的后辈,她在1937年纪念高尔基逝世一周年的晚会上注意到他,他在话剧《母亲》里扮演的儿子伯夏。丁玲喜欢这个角色,他们结婚以后,丁玲就一直把“伯夏”作为对陈明的爱称。这时候的丁玲,是延安文艺界的高干,闻名南北的女作家,她经历过两场婚姻,和一次爱而不得的单恋,每次都很著名,闹得满城风雨。而陈明,不过是个刚毕业的,名不见经传的文艺男青年。
(1946年,全国文联张家口分会成立大会,丁玲讲话。)
这对姐弟恋的结合,可以说是受到了来自全延安的压力。
微妙的是,同样的情况,性别调转过来,却是当时的一种“流行”,而且被视为理所当然。
2.
女性结婚与不结婚被人议论,结了婚一样被人议论,尤其是生了孩子之后,种种的议论更多了。
但女人总是要结婚的……她们都得生小孩。
……
她们在没有结婚前都抱着有凌云的志向,和刻苦的斗争生活,她们在生理的要求和“彼此帮助”的蜜语之下结婚了,于是她们被逼着做了操劳的回到家庭的娜拉。
她们也唯恐有“落后”的危险,她们四方奔走,厚颜的要求托儿所收留她们的孩子,要求刮子宫,宁肯受一切处分而不得不冒着生命的危险悄悄的去吃着坠胎的药。
而她们听着这样的回答:“带孩子不是工作吗?你们只贪图舒服,好高骛远,?既然这样怕生孩子,生了又不肯负责,谁叫你们结婚呢?”于是她们不能免除“落后”的命运。
一个有了工作能力的女人,而还能牺牲自己的事业去作为一个贤妻良母的时候,未始不被人所歌颂,但在十多年之后,她必然也逃不出“落后”的悲剧。即使在今天以我一个女人去看,这些“落后”分子,也实在不是一个可爱的女人。她们的皮肤在开始有折绉,头发在稀少,生活的疲惫夺取她们最后的一点爱娇。
她们处于这样的悲运,似乎是很自然的,但在旧的社会里,她们或许会被称为可怜,薄命,然而在今天,却是自作孽、活该。
作为一个不甘于“落后”的知识女性,丁玲大概特别能体会这种苦恼。她的一生有两个孩子,一个是跟胡也频生下的儿子,一个是和冯达生下的女儿。以传统的观念来说,她应该也不算是很好的母亲。
1931年,胡也频被杀害,丁玲的母亲主动承担起抚养外孙的责任,为的是让女儿安心从事自己的写作事业。1934年,,出狱后又把女儿送回了老家,还果断跟当时的第二任丈夫冯达离了婚,独自一个去延安,去实现她的事业梦想。她跟陈明结婚后,两人达成了共识不再生育子女,以免“妨碍工作”。而跟前夫的两个孩子大部分时间在老家寄养,后来则送到延安的托儿所,只有孩子们刚到延安时,才在陈明的宿舍短暂停留了几天。
同样是湖南人的杨沫,跟丁玲一样,是同时期的“进步”女青年,作家。杨沫跟自己的儿子,后来的作家老鬼,早年的关系也不好。童年的老鬼是被放在别人家寄养的,在他的记忆里,和自己的母亲连寻常的拥抱都没有过。甚至还曾因为一部老鬼的作品,母子二人一度断绝关系,直到杨沫晚年才重新找回一丝血液里残存的温情。
“一个有了工作能力的女人”和一个母亲,这样的身份矛盾,过了七十年,每一个职场的女性大概仍然都是心有戚戚焉。
3.
2016年,一位美国的纪录片导演Michael Moore发了一条推特“没有女人发明原子弹,没有女人建烟囱,没有女人发起种族大屠杀,没有女人消融极地冰川,没有女人组织校园枪击。”
这段话遭到了一位网友的强烈反对,她不仅指出这位导演不但忽视了女性在历史中存在的痕迹,否定了她们的行动力,还给她们贴上道德的标签。这看似在赞美女性,实际上是在以自己的意志塑造女性。
更不用说,这个社会多的是女性被像玩偶一样捏造成各种别人认为的“你应该”、“你就是”。
女孩就应该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因为男孩更适合出门闯荡。
女孩都喜欢香水口红包包的,吵架、过节什么的给她们买买买就是了。
女司机开车很不靠谱的,停车要占两个车位。
电视剧里的女主,工作是为了谈恋爱,旅行是为了谈恋爱,升职加薪也是靠着自己的上司男朋友,跟闺蜜聊的话题永远是男人和恋爱。
连年长的女性也逃不开这个套路,要么是不近人情的“灭绝师太”,要么是八卦插队的碎嘴大娘,再要么就是拜金势力的苛刻丈母娘。
……
被物化,被贴标签,被条条框框局限着,半个多世纪后,女性的处境好像也没有更好一点。
半个多世纪以前,丁玲在《三八节有感》中这样描述她心目中的女性:
“我自己是女人,我会比别人更懂得女人的缺点,但我却更懂得女人的痛苦。她们不会是超时代的,不会是理想的,她们不是铁打的。她们抵抗不了社会一切的诱惑,和无声的压迫,她们每人都有一部血泪史,都有过崇高的感情,(不管是升起的或沉落的,不管有幸与不幸,不管仍在孤苦奋斗或卷入庸俗。)”
女性不是生来就比男性更善良,而成为一个好人,也从来无关性别,而是因为女性自己的选择。
如同丁玲所希望的,其实身为女性,并不需要社会特别地来歌颂女性的成功和荣耀,光是什么时候把“女人的过错看得与社会有联系些”,而不只是归咎于她是一个女人,什么时候能“不需要特别提出”妇女这个词,妇女节才真正有了意义。
3月8日,妇女节,一个为女性争取呼吁职业机会、平等、自由和尊重的节日。
一点都不过时。
最后,把丁玲对女性的祝愿(或者说希望)送给大家:
第一、不要让自己生病。无节制的生活,有时会觉得浪漫,有诗意,可爱,然 而对今天环境不适宜。没有一个人能比你自己还会爱你的生命些。没有什么东西比今天失去健康更不幸些。只有它同你最亲近,好好注意它,爱护它。
第二、使自己愉快。只有愉快里面才有青春,才有活力,才觉得生命饱满,才觉得能担受一切磨难,才有前途,才有享受。这种愉快不是生活的满足,而是生活的战斗和进取。所以必须每天都做点有意义的工作,都必须读点书,都能有东西给 别人,游惰只使人感到生命的空白,疲软,枯萎。
第三、用脑子。最好养好成一种习惯。改正不作思索,随波逐流的毛病。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件事,最好想想这话是否正确?这事是否处理的得当,不违背自己作人的原则,是否自己可以负责。只有这样才不会有后悔。这就是叫通过理性,这才不会上当,被一切甜蜜所蒙蔽,被小利所诱,才不会浪费热情,浪费生命,而 免除烦恼。
第四、下吃苦的决心,坚持到底。生为现代的有觉悟的女人,就要有认定牺牲一切蔷薇色的温柔的梦幻。幸福是暴风雨中的搏斗,而不是在月下弹琴,花前吟诗 。假如没有最大的决心,一定会在中途停歇下来。不悲苦,即堕落。而这种支持下 去的力量却必须在“有恒”中来养成。没有大的抱负的人是难于有这种不贪便宜,不图舒服的坚忍的。而这种抱负只有真正为人类,而非为己的人才会有。
祝各位妇女节日快乐。
原创不易
您的打赏是最好的动力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天津河西区电视剧爱好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