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4月,李自成农民军攻克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煤山,北都不守。这时皇太子慈烺也不知逃到什么地方去了,下落不明,许多明朝的达官贵吏纷纷南下留都南京,想要收拾半壁河山与清军对抗,。
关于弘光帝朱由崧是不是老福王的真儿子,这已成为一个无法得到解释的历史之谜。但是在他执政不久,发生了与其有关的两个疑案:一是伪太子案,一是伪童妃案。审问的结果,伪太子系故驸马都尉王昺侄孙王之明,诈称太子,为的是求得面南称尊的赫赫皇权。对于童氏,朱由崧坚决不承认是自己的妃子,也被扔进了牢房。童氏说:“失身之妇,无敢复生,非望上偶圣躬,但求一睹天颜,诉述情事,归死掖庭。”(转引自谢国桢《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p.85)可是朱由崧始终不肯见她。弘光帝的负心、薄情,引起了许多人的怀疑。因为老福王在被李自成攻陷洛阳后作了福禄酒。福王的世子也早殁了。另有记载说义军占领洛阳城,老福王和世子朱由崧慌忙逃出王宫,躲进迎恩寺,在义军搜捕时,朱常洵被活捉,世子朱由崧钻空逃跑了。朱由崧以前并不与在南京拥戴他的凤阳总督马士英认识,只是马士英见他有一颗福王印,就把他作为老福王的世子扶上了皇帝的宝座。伪太子、伪童妃案发以后,许多人以为朱由崧不承认童妃和太子,是心里有鬼,于是对弘光帝本身发生了怀疑。所以明末遗老钱秉镫说:“童氏但知德昌(朱由崧曾被封为德昌郡王)即位,以故妃诣阙求见,而不知今日之德昌,非昔者之德昌也。”(《藏山阁集》卷六,转引自谢国桢同上书)这种传说,一直到明亡后像黄宗羲他们都有类似的记载。
弘光帝的真伪,我们姑且不去管他。但弘光帝的昏庸、腐朽,,也给中华民族造成了一场巨大劫难。
朱由崧在政治上毫无作为,生活上却荒淫透顶。在外患煎熬的危机关头,仍不忘大修宫殿,征歌梨园。他把政事委托给大学士马士英,口称“天下事有老马在”(顾炎武《圣安本纪》卷四),自己整天百事不理,吃喝玩乐。他让大学士王铎给自己写了一幅对联“万事不如杯在手,百年几见月当头”(抱阳生《甲申朝事小纪》卷八《弘光失德》条,又见于《明通鉴·附篇》卷一),悬挂在皇宫的内廷里。大有“自古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的味道。殊不知,当此国难当头,如不积极抗清备战,这手中之杯连同脑袋终有一天会被人一块拿去。
1644年旧历除夕,朱由崧不乐,大臣们还以为他是忧虑前方的形势不利或是思念先帝,一个个叩头请罪。不料朱由崧说出的话却是他们大吃一惊,他说他“无暇虑此”。原来这位天子忧虑的是“梨园子弟无一佳者,意欲广选良家以充掖庭,惟诸卿早行之耳”(见抱阳生同书)。这真是荒唐得可笑可叹。直到清兵已临大江边,朱由崧还忙于广选美女。为了配制房中药,他命令南京城里的乞丐们集合起来捕捉癞虾蟆,灯笼上大书“奉旨捕蟾”,所以就落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外号——“虾蟆天子”(王应奎《柳南续笔》卷一)。
朱由崧的昏聩,,大学士马士英乘机揽权,引用阉党首领阮大铖(明天启间阉党魏忠贤的干儿子)为兵部尚书,互相勾结,制造了“顺案”,,并翻逆案以援引党羽。把朝内比较正直的官僚排挤出去。史可法被排挤,出镇扬州,吕大器、姜日广、。马、阮一派在朝廷内部掌握了大权,外部得到刘泽清、高杰、刘良佐、黄汉功四镇兵的支持,遂例行逆施,置民族危机于不顾,对内大肆搜刮,公开卖官鬻爵,选用文武官员皆有定价:武英殿中书一千二百两,文华殿中书一千五百两,布政司衔各五百两……,当时的南京城里,有这样两首《西江月》:其一是:
弓箭不如私荐,人材怎比钱财?吏兵两部挂招牌,文武官员出卖。 四镇按兵不举,东奴西寇齐来。
虚传阁部过江淮,天子烧刀醉坏。(《清代日记汇抄》P.55,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其二是:
有福自然轮着,无钱不用安排。满街都督没人抬,遍地职方无赖。 本事何如世事,多才不如多财。门前悬挂虎头牌,大小官儿出卖。(应·廷吉《青燐屑》卷上)
另外还有一些歌谣:“都督多似狗,职方满街走。相公止爱钱,皇帝但吃酒。”(夏完淳《续幸存录》)“中书随地有,翰林满街走。监纪多如羊,职方贱如狗。荫起千年尘,拔贡一呈首。扫尽江南钱,填塞马家口。”(顾炎武《圣安本纪》卷二)在一片虚幻的太平景象中,南京的天子和新贵们,,而是竞相经营着自己的燕巢狗窝,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1644年6月1日,,朱由崧居然还相信黄鼠狼给鸡拜年的拙劣表演,赶紧派出了“通好讲和”的出使团,携带白银十万两,黄金一千两,缎绢一万匹作为酬谢清兵的礼物。另封吴三桂为蓟国公,犒赏银一万两的诰命。北使团出发前,朱由崧命大学士会同府部等官,商议同清方谈判的条件。大臣们议论纷纷,有的认为应该以两淮为界。马士英说:清君年幼,“与皇上为叔侄可也”。朱由崧给北使团的指示是:可以割让山海关以外土地,南北互市,岁币不得超过十万两和会见时不屈膝、不辱命为谈判起点。使团到北京后,清廷除了把使团带来的银币如数照收外,对使团提出的条件不理不睬,并拘捕了使团两人、留一人回南京充当内奸。这时的清廷已经得知,江南物产丰富,民风脆弱,可以传檄而定,决定不与朱由崧平分秋色。
同年十月,清廷决定两路出师,。只是由于李自成大顺军在河南怀庆发动了反击战,。按说,北使团议和不成,又看到清兵南下,朱由崧应以民族大义为重,北上抗清,支持大顺农民军。但他却没有这样做,而是蹲在石头城上看着清军与大顺军打得难解难分,妄想坐收渔人之利。不料大顺军被击败,朱由崧的前景也是危在旦夕了。
弘光元年三月,多铎部清军到达河南归德府,积极准备南下。镇守武昌的弘光朝大将左良玉率二十万大军却扯起了“清君侧”的大旗,全师东下,声言讨伐马士英、阮大铖等逆党。部队列达九江时,左良玉病死,其子左梦庚率军继续东下。四月,多铎所统清军从归德出发,直扑江苏扬州,史可法连章告急。朱由崧、马士英却抽调黄汉功等部抵御左梦庚,声言宁可君臣亡于大清,决不可死于左良玉之手。四月二十四日,在扬州城,清军制造了一起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史可法以身殉国。五月上旬,弘光朝廷的大臣们连清军的影子还没有见着就作鸟兽散了。初十日夜,朱由崧在一群宦官的簇拥下,慌忙逃到安徽当涂黄汉功的军营。几天后,降清的刘良左勾结黄汉功部下田雄谋杀了黄汉功,于是朱由崧在芜湖被俘,不久解往南京。陆圻的《纤言》记载了朱由崧被俘入南京的情况:这一天朱由崧坐着无幔的小车入城,头上蒙着白色的绢丝手帕,穿着蓝色的布袍,以油箑掩面,他的两个妃子骑着毛驴跟在后边。道路两旁的百姓们,对这个只知戏嬉而不知抗清的天子唾骂不绝,有的人还以石块、瓦片打他。但朱由崧竟然“嬉笑自若”,还问马士英这个奸臣逃到那里去了。活生生地展现了一个毫无气节、廉耻的亡国之君形象。
朱由崧这个短命的天子,从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在南京即位,到次年5月清军攻克南京,宣告了他的灭亡。他和所有的亡国之君一样不得善终,不久,清廷在北京将其杀害了。
2014.12.5
转载自:文史知识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天津河西区电视剧爱好组